English / 太阳集团首页
刘晓琳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职务/职称:副教授
邮 箱:xiaolinliu@snnu.edu.cn
研究领域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技术促进学习
工作经历
2020.12至今 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 副教授
2023.9-2024.3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2018.1-2020.11 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教育学院 师资博士后
教育背景与经历
2014.09-2018.01, 在北京师范大学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
2008.09-2011.06, 在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2004.08-2008.06, 在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攻读教育技术学学士学位
学术成果发表
论文成果(*为通讯作者)
1. Liu, X., & Zhang, L*. ⃰ (2024).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ital
and technology-enhanced teaching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nstructivist belie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39, 104434.
2. 卢海丽, 张立国 & 刘晓琳*. (2025). 虚拟流动教师持续智力资源贡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46 (05), 56-63.
3. 卢海丽, 张立国, 刘晓琳* & 付科峰. (2025). 数智时代教师责任伦理的守正创新. 自然辩证法研究, 41 (01), 139-144.
4. 刘晓琳, 王亦纯, 冯静 & 陈嘉琪. (2025). 在线环境下项目式学习设计的优化研究——基于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Meta分析的证据.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39 (01), 54-64.
5. 牛佳蕊, 刘晓琳*, 王楠 & 张立国. (2024). 中国大学生数字公民参与:内涵、要素与测量. 教育传媒研究, (04), 56-62.
6. 郭烁, 张立国, 刘晓琳 & 刘明. (2024).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乡村教师对城乡一体化网络研修的满意度?. 现代教育技术, 34 (07), 91-101.
7. 张立国, 林攀登, 梁凯华, 刘晓琳* & 曾庆佳. (202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县域城乡教师网络研修:样态、困境与破解. 电化教育研究, 45 (07), 90-95+104.
8. 李卉萌, 张立国, 刘晓琳 & 林攀登. (2024). 双师课堂的协同困境:成因、现象与破解——基于组织边界视角的考量. 中国电化教育, (06), 87-93.
9. 李卉萌, 张立国, 林攀登 & 刘晓琳*. (2024). 乡村教师持续参与双师课堂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36 (03), 87-94.
10. 周釜宇, 张立国, 刘晓琳*, 林攀登 & 贺宝勋. (2024). 同步课堂中如何从“要我教”到“我要教”——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因素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45 (04), 104-109+116.
11. Lu, H., Fu, K., Liu,X*., & Hu, W. (2023). Digital citizen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ality and optimization path.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81(2), 244.
12. 林攀登,张立国,刘晓琳*,周釜宇,李卉萌(2023).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参与——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电化教育研究(12):116-121.
13. 张立国,梁凯华 & 刘晓琳⃰ 等(2023).共生视角下的“名师课堂”:本质、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电化教育研究(05): 44-50+59.
14. Liu, X. & Li,Y. (2022). Redefin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A Professional Capital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nd Education, ICBDE 2022.
15. Liu,X., Hei, J. &Cao, Y(2022). Investigating undergraduates’ perceptions of digital citizenship: a survey in Mainland China. Proceedings of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EITT)
16. 曹伍军,刘晓琳⃰ (2022). 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30-36.
17. 刘晓琳 & 张立国⃰ (2021). 智能时代“何以为师”——对智能教育场域中教师专业资本的考量.电化教育研究(11):27-33.
18. 张立国 & 刘晓琳.(2021). 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及其规约. 电化教育研究(08):5-11.
19. Liu, X. , Chang, J., &Zhang ,L. (202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Capital for ICT-enhanced Teaching Innovation. 2020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EITT.
20. 刘晓琳 & 黄荣怀.(2020).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内涵、要素与测量. 现代教育技术(01),85-91.
21. 刘晓琳, 曹伍军&张立国(2020).中国数字公民素养应该关注什么课题?——基于国际研究的启示. 现代远距离教育(04):81-89.
22. 刘晓琳 & 张立国⃰.(2019).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中的“离心效应”:现象、成因及破解. 电化教育研究(12),44-50 .
23. 刘晓琳 & 张立国⃰.(2019).当代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表征及学段特征——一项关于教学创新本体性知识的实证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06),112-120.
24. 刘晓琳.(2018).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制——面向2.0时代. 中国电化教育(12),11-17.
25. 刘晓琳,田维莲 & 张立国.(2019).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区域评估及提升策略——基于陕西省的调研. 现代远距离教育(05),86-91.
26. 张立国 & 刘晓琳.(2019).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测评——基于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11),28-33+55.
27. 张立国,侯瑶 &刘晓琳.(2019).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需. 中国成人教育(18),6-10.
28. 张立国,张临英 & 刘晓琳.(2019).基于GIS的高校众创空间:模型构建与实施路径. 现代教育管理(09),20-25.
29. 张立国,张临英 & 刘晓琳.(2019).技术视野下的课程变革图景. 教育理论与实践(07),56-60.
30. 张立国,师亚媛 & 刘晓琳.(2018).教育创客空间生态模型的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05),115-120.
31. 刘晓琳,黄荣怀.(2016). 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中国电化教育,(03),14-20.
32. 刘晓琳,经倩霞(2016). 学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的机制和策略:基于案例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04),79-87.
33. 刘晓琳,胡永斌, &黄荣怀.(2015).全球视野下美国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3-11.
34. 黄荣怀,刘晓琳,&杜静.(2016).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04),1-6.
35. 黄荣怀,刘晓琳.(2016). 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技术, (04),12-19.
36. 刘德建,刘晓琳,&张琰,陆奥帆,黄荣怀.(2016). 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潜力、进展与挑战. 开放教育研究,(04),25-31.
37. 黄荣怀, 刘德建, 刘晓琳, 等. (2017). 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 中国电化教育, (01),7–16.
38. 黄荣怀,张进宝,经倩霞,&刘晓琳.(2016) 面向2030教育发展议程的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解读《青岛宣言》教育目标行动框架. 开放教育研究,(01),37-42.
39. 黄荣怀,张进宝,刘晓琳.(2016).“玩儿中学”带给小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中国教育报,2016-04-01.
40. 黄荣怀,胡永斌,&刘晓琳.(2015). 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模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03),58-63.
41. Huang, R., Hu, Y., & Liu, X. (2017). How to Evaluate the Sharing Effects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Projects: An Openness Maturity Analysis Framework. In Open Education: from OERs to MOOCs (pp. 149–160).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42. Liu, X.,Zheng, F.,etc.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Scale for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s: oriented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IN. Wu, Y.-T., Chang, M., Li, B., Chan, T.-W., Kong, S. C., Lin, H.-C.-K., Chu, H.-C., Jan, M., Lee, M.-H., Dong, Y., Tse,K. H., Wong, T. L., & Li, P. (Eds.). (2016).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GCCCE)2016.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43. Liu, X., Chang, T., Huang, R.. Design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Smart Learning.IN Li, Yanyan,Chang, Maiga, Popescu, Elvira, Kravcik, Milos, Kinshuk, Huang, Ronghuai, Nian-Shing, Chen. State-of-the-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Learning.[C].Springer.2015.
44. Cheng, W., Chen, P., Huang, R., & Liu, X. (2016). Designing Authentic Learn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Digital Natives in First Year Program: An Ac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In 2016 IEE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p 453–4454).
45. Chen, P., Liu, X., Cheng, W., & Huang, R. (2017). A review of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 from 2011 to 2016. In E. Popescu, Kinshuk, M. K. Khribi, R. Huang, M. Jemni, N.-S. Chen, & D. G. Sampson (Editor), Innovations in Smart Learning (pp. 13–18).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46. Huang, R., Liu,X. (2017). Investigation of Key School-related Indicators Influncing ICT in K-12 Education. In E. Popescu, Kinshuk, M. K. Khribi, R. Huang, M. Jemni, N.-S. Chen, & D. G. Sampson (Editor), Innovations in Smart Learning (pp. 73–78).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47. 黄荣怀, 刘德建, 樊磊, 庄榕霞, 方海光, 程薇, 刘晓琳,王晓晨等 (2015). 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48.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2). 国内外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元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04),40–46.
49. 刘晓琳, & 张立国. (2011). 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团队学习过程模型构建. 中国电化教育, (02),53–57+72.
50. 刘晓琳, & 张立国. (2011).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现代远距离教育, (02),67–70.
51. 刘晓琳. (2010). 加州大学Scholar’s Box项目对我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03),238–242.
52.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2). 陕西省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现代远距离教育, (01),50–56.
53.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0). 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基于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国外研究成果整合性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 (06),3–11.
54.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0). 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构建. 开放教育研究, (06),33–39.
55.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0). 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现代远距离教育, (03),46–49.
56. 张立国, 杨娟, 刘晓琳, & 鲍海波. (2011). 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闻世界, (01),138–140.
57. 张立国, & 刘晓琳. (2009). 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启示. 中国电化教育, (01),20–23.
58. 张立国, & 刘晓琳. (2010). 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电化教育研究, (12), 36–41+46.
著作成果
刘晓琳.(2021).基础教育学校数字化教学创新动力机制研究.西安: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出版社.
刘晓琳.(2020).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与实践.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张立国, 刘晓琳. (2019).普通高校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获奖
2024年“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2023年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融合性学习支架的教育游戏开发与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科技C语言编程为例》(学生:吴鼎辰)。)
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2023年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视频学习中自我解释策略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学生:侯佳希))。
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2022年 “优秀实习带队教师”。
课题与项目
主持课题和项目
1. 2025.9-,主持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智库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学科教学范式重构机制研究 ”(No. SJS2025ZK038)。
2. 2023.8-,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国家级一般项目“基础教育学校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No. BCA230280)。
3. 2022.8-,主持陕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数字陕西建设进程中大学生公民参与的空间转向与治理研究”(No. 2022P038)。
4. 2018.7-2021.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动力机制研究”(No. 18YJC880058)。
5. 2019.5-2021.1,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资助(No. 2019M653538)。
6. 2019.9-2021.12,主持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陕西义务教育优质师资城乡一体化供给模式研究”(No. 2019Q025)。
7. 2015.10-2016.12,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有效应用研究”。
8. 2009.10-2010.12,主持古天乐代言太阳网址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陕西省普通高校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参与的部分课题和项目
1. 2023.09-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度面上项目“基于跨模态异构行为建模的教师教姿教态智能测评关键技术研究”(批准号:62377031),第2参加人。
2. 2020.09 -2022.12参与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促进陕西省义务教育优质师资城乡一体化流动机制与路径研究”(立项号:2020P002),第1参加人。
3. 2020.09 -2022.12参与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立项号:2020P036),第1参与人。
4. 2019.3-2021.12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网络精准扶智视域下MOOC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创客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立项号19XJA880007),第2参与人。
教育教学成果
1.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l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效果及其优化模型的建构——以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为例,立项类别: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号S202010718068,2020-2021。项目组成员:高梓璇 41805016 夏雪艳/41805084,梁娜娜/41805042,乔智亮/41805006
l 大学生在线讨论中学业情绪的动态变化与在线讨论质量的关系研究,立项类别:省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号:S202010718200,2020-2021。项目组成员:戴熠贤 41715122 邓硕/41715118, 司文馨/41715125,谢坤艳/41715134,刘梦婷/41815095,孙颖/41915140。
2. 指导“互联网+”学科竞赛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红旅赛道),获奖类别:“互联网+”学科竞赛,级别:省部委级,获奖等级:金奖。本人承担部分:指导老师4/4。